回到顶部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韵河天地 >> 运河文化

城市记忆:运河,美丽的蓝丝带

来源:南通网
 

无论走向哪里,总有一条望不到尽头的河流在心中蜿蜒流淌,犹如美丽的蓝丝带在梦里飘逸萦绕,那就是流向我们这座城市的通扬运河。

这条贯穿了几个王朝的交通大动脉,沟通了无数水系,串联起一个个集市,形成独有的人文景观,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章节。

时光流逝,涛声依旧,站在今天的河岸,我们仍能追溯到昨天的梦境。漕运、盐运,往来不绝的船队,繁忙喧嚣之中,一个个码头、集市应运而生……那些不屈的帆影,那些俯向大地的身躯,那些悠长的号子——纤夫用脚步拉长了曲折的纤道,走向梦想和希望。

或喧腾或宁静,或汹涌或潺湲,运河滋润了两岸文明。在它流过的地方,留下稻麦的繁茂、民歌的悠扬和永不熄灭的薪火,锻造出水乡的风韵和风采,浇灌出遍地流芳的风情和风景,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盛名与繁华,造就了悠久的运河文化。一代先贤张謇正是得益于此,成就于斯,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。所以运河也是一部江海平原的史书,所有历史的脉络、历史的沉浮都清晰地流露在它的浪波之间,人们在任何一个时代、任何一种环境下读它,都会生发无限感慨,这或许就是运河精神和运河灵魂的所在。

多少年后,又一条运河从吕四出发,浩浩荡荡,穿过村庄和麦浪,横贯东西,直抵南通,带来肥美的鱼虾和吕洞宾的神奇传说,它就是通吕运河。

这两条运河是南通的记忆之根、文化之根和生命之根。在这依然流淌着清清河水的地方,虽然已经没有了纤夫和帆影,却仍能看到河畔的码头和烟树人家,看到穿梭的船只和一列列往来的船队从远处缓缓而来,然后又匆匆而去,宽阔的河面被犁起层层波浪,仿佛从历史深处荡漾开来。

更为耐人寻味的是,这两条有思想、有情感的河流,从远方出发,一路翻滚,奔流不息,几乎是不约而同,又似乎是信守某种约定,与濠河在南通城市的中心握手相拥,倾情交汇,形成数千平方米的“五水”水域,显得明丽欢快,温柔包容。

运河是诗意的,它如蓝色飘带,从时空深处缠绵而来。河水与风一起摇舟拍岸,这些年来,人们总能在惊喜中不断感受到它的无限活力和多姿多彩。一座座桥以崭新的姿态飞架两岸,化作一道道彩虹,那些粉墙黛瓦的民居渐渐退去,节节升高的新楼,在阳光里构成豪放、明快的运河风光。

当然更多的诗意,蕴含在运河畔的村巷街坊和广场的音乐声中。风吹杨柳岸,人们或在运河边漫步,或随着节奏欢快的曲调舞蹈,彩衣秀装与乌发、银丝一起随风飘动,矫健有力,韵味十足。那些临风赏景的游客,手执相机,漫步于长堤,他们在这里行走,选取美好瞬间,编织人生梦想,追求的是一种释怀和豁达。而这里的风似乎也是有形的,它携一缕花香走过运河,行于每个角落,韵畅而怡悦,给人一种健康快乐的自信与淡定。

最令人欣慰的是,当许多河道发腐色变的时候,我们的运河依然清波荡漾。桃花簇拥的河面有人在垂钓,撑着小舢板的渔人,驱赶着一群鸬鹚在捕鱼,不经意间,翠鸟倏地钻进水里叼出鱼来,河水被带向空中,岸柳顿时一阵骚动,那些情境着实令人惊喜沉迷。

晚唐诗人韦庄曾这样描写江南的人和水: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”其实南通的人与水俏比江南。春日,有文友自远方来,与之登狼山,看濠河,然后夜游运河。华灯初上,看到的是岸与水的相互映照,那些高楼、那些桥梁,如被羽化了似的,晕着摇曳的姿影,探险王国的彩色灯光,把运河的夜空与河道装点得神秘而朦胧,使那些若有若无的传说,也在这夜色里变得鲜活起来。河水闪烁,河畔的民居和楼塔在夜色中浸润着,几乎不亚于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。友人感慨良多:没想到这儿的运河也这么美!他觉得,南通是享受了河流的丰赡和华丽才变得如此妩媚,如果说濠河是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,那么运河则是城市身上的蓝色飘带,令她风情万种,气韵优雅。

南通确是一座傍水而建、因水而兴的城市,正是从河流里获得了应该拥有的颜色和质地,才赋予了生命的灵动和诗意,所以当我们走过濠河,游过濠河,一定不能忘记,我们还有两条运河和那独领风骚的 “五水”水域。

“五水”明澈、清新。它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,带着骨子里的洒脱和豪迈,坦荡向前。其丰沛的智慧之水,焕发出敢于开拓、敢于进取的改革者与创业者们的思想激情:万达广场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,万濠山庄悄然崛起,宜家家居行将开建……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那些对未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美好愿景,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渐次呈现出来的商业气氛,正构建起潜力无限的经济商圈——“五水”商圈。

五水汇合,确是一道奇特的风景。“运河流水日汤汤,直到长江接海洋。”运河虽然没有长江的壮阔,没有大海的浩瀚,但它执着坚韧,走势开阔,简约工整处,通江达海的激情,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。

其实运河又是一曲舒缓的长调,唱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大美,因此当我们的心紧贴这一片水域,生命便会在它的流动中朗润起来。

姚振国

Copyright ©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.
苏ICP备2022042802号
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