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灯塔:一枝塔影认通州
通州燃灯佛舍利塔。此片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时,随军记者费利斯·比托拍摄的,也是北京最早的照片之一。比托站在今天通州西海子公园西门外、通惠河北岸拍摄了这张照片。
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内,乃镇河之塔。
“云光水色潞河秋,满径槐花感旧游。无恙蒲帆新雨后,一枝塔影认通州。”这是清代诗人王维珍的诗《古塔凌云》,诗中的塔指的就是燃灯塔。沿新华大街再向东就到了东关大桥,桥下就是北运河,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北端运河西岸,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
塔共八角十三层,高约49米,塔基须弥座呈莲花形,塔内原有一尊燃灯佛石像。相传清朝时,经大运河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北京的商人们,在远处一看到这座燃灯佛塔就会激动不已,因为他们经历了众多苦难后,见到塔就知道来到了通州,一切灾难都将过去,燃灯塔成了当时通州的标志。2009年9月26日发行的《京杭大运河》特种邮票,第一枚就是这座塔。
以上说的是有形的文化遗产,除此之外,北京段大运河还有11个民俗文化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,其中八里桥的故事——“扒拉桥”,不挽桅、运河龙灯会、船工号子等传说风俗说的都是通州的事儿。
“不挽桅”的传说
通惠河在古时候是运粮河,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石粮食从南方运来,送进京城。八里桥建成后,桥洞子小,大粮船桅杆高,过不去,人们只好在这里落帆停下,把粮食倒到小船儿上去。
有一年,北方大旱闹粮荒,京城急需大批粮食,皇上降旨,要加快运粮,并亲自到通惠河来视察。这么一来,可把倒粮食的民夫治苦啦,他们虽然拼死拼活不分昼夜的干,粮食还是倒不过来。
一天,人们正望着一队队粮船发愁,一个老汉挑着厨师用具,来到这里。他先冲人们微微一笑:“你们这些人发什么愁哪?”
“发什么愁?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!瞧——”一个中年人伸手朝河里一指,那粮船都快排到通州西门了。
“哈哈,那也不能不吃饭呀!”老汉笑着说:“都快晌午了。”
“唉!脑袋都保不住了,还有心吃饭呢!”中年人叹了口气。
“光发愁不吃饭,脑袋就保住了?”老汉还是乐呵呵地说,“我是跑大棚的厨子,今儿个给你们做点好吃的!”说完,挑起挑儿,朝不远的伙房走去。
傍晚,当人们愁眉苦脸的来到伙房的时候,那老汉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走了,桌子上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饸饹,中间还有一个小饸饹床儿。看着这些,人们愣住了。那个中年人若有所思的走过去,抓住饸铬床儿的把儿,又压了几下,猛地一拍大腿:“好主意!”随后把人们都叫来,指着饸铬床儿比手划脚的讲:“你们瞧,这饸铬床儿就好比是粮船,这上头的把儿就是船上的桅杆,现在桅杆太高,粮船过不了桥洞,要是把桅杆改成活的——在船上安两根木桩,平时用两根铁销子,把桅杆固定在木桩中间,过桥时就拔掉一根销子,放倒桅杆,船不是就能从桥下过去了吗!”
“对!”“对呀!”人们听着,不禁高兴得欢呼起来。几天以后,改装了桅杆的粮船,一队队顺利的通过了八里桥,浩浩荡荡向京城驶去了。从此,“八里长桥不免挽桅”的故事也就传开了。
大运河畔最后的领号船工
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运河(即北运河)的船工号子。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,增加劳动兴趣,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。运河船工号子的渊源,如今只能根据演唱者的回忆追溯到清道光年间。它是以家庭、师徒、互学的方式传承至今的。如今,运河号子的唯一传人是通州永顺镇盐滩村86岁的赵庆福。
盐滩村是运河边上的一个小村落,村子得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盐的集散地,“那时候,南方过来的盐都要先卸到这里,然后再运到京城里去。”除了盐之外,这个村子还是丝绸、瓷器等物件的集散地。正因为靠着运河,村子里家家都有船,都靠运输货物吃饭。赵庆福一家也不例外。
当时,每年运粮漕船二万余艘,这些船队,浩浩荡荡,首尾衔接十几里,“万舟骈集”成为有名的通州八景之一。运河号子与漕运共兴衰,“十万八千嚎天鬼”经常被用来说运河号子。
赵庆福六岁上船学活,耳闻目染学会了船工号子。赵庆福说,他喊的船号是祖传的,是爷爷教会了姨父和爸爸,姨父和爸爸又教会了他。姨夫曾经跟他说,学会这号儿就能吃遍天下。因为领号的人在船上有特殊地位和待遇,一般领号人多是有经验的船工,出活不出活全看领号的,所以工钱都比船上其他的师傅高。出于方便和利益的考虑,领号者多培养自己的后代为领号人。
赵庆福记得,一般领号人是边领号边干活。拉纤的时候,大伙不起劲了,为了增加劳动兴趣,领号人扮成三花脸,头上梳着小辫,手拿大扇骨,骨头上挂铃铛,拴着红布绳,在前面又领号又是逗乐。
“年轻小伙儿缺少一个做饭的人啊……”这是运河号子里面的“闲号”。
所谓“闲号”就是船工休息时喊的船号。比较自由,都是即兴演唱。内容多是能愉悦别人也让自己开心的。能有闲号,也和运河特点有关,运河水势平稳,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和险滩,所以才有心情唱闲号,这是区别于其他河号的独特之处。
另外还有绞关号,指休船期把船绞关上岸,推绞关时喊的号子,节奏性比较强。如今,赵庆福能喊出包括“闲号”在内的10种运河号子。
运河船号的唱词是京味儿,通州味儿浓厚,主要体现在唱词多用儿化,例如“三儿、日儿”,和具有通州地方特色的衬字、衬词,例如“四儿搭四儿的、一了个的、来溜”等语气词,有北京民歌中的京味和乡土气息,再加上有特色的民间表达,例如称呼媳妇为“做饭的人”,男人为“一百多斤的”,“苇子开花”代表运河上开始结冰,通州话说“叉河了”,表示一年的劳动季节要结束了。